热点:绿水青山重现 矿区变身景区
本篇文章1754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是矿业大国,开发利用矿山资源促进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各地积极修复废弃矿山,许多荒凉矿区再现了绿水青山,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新场所。
修复伤疤
多个矿山不仅在开采后露出山体的废矿,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会对挖掘、压占、崩塌、水土流失、尾矿库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据相关统计,我国矿业废弃地面积大,种类多复杂,生态修复率低于发达国家。
在资源大省山西,矿产开采除了引起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湿地缩小外,还因采空区发生漏斗状辐射区域而影响地表植被。
在长江经济带,矿山开采也留下了很多环境伤疤。 根据几年前的统计,留下大量历史的矿山不仅导致大面积土地的破坏,而且矿业活动对“点线面”的开发利用结构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移动廊道,影响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长江经济带,煤、有色金属、磷矿等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显着,其中磷矿开采和磷化工的高速发展已经使总磷成为长江超标的污染因素。
据报道,横跨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和翁源县大宝山矿新山领域,经过30余年的无序采矿,留下了地质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的结果。 其中,尾矿渣及选矿废水给下游清远、佛山、广州等数千万人的饮用水安全带来风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矿山及其周边环境的生态和生存环境得到改善,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需要,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副本。
美丽的蝴蝶变化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事业开始进入法制化轨道,许多大型煤矿区开始通过开垦、复绿重建矿区的生态。
但是,由于历史债务多、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矿山修复的步伐依然赶不上人们的期待。 如何尽快宝藏成千上万亩被破坏的土地? 2019年,利用新的市场化方法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系统的诞生——自然资源部对外发表了《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法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由政府主导,以公司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加
同年,为了解决矿山修复资金不足的问题,自然资源部的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激励措施加快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决定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
《征求意见稿》还特别建议根据国土空间计划鼓励在矿山修复后的土地上迅速发展旅游、农业综合开发、养老服务等产业。
根据政策要求的方向,多个废弃矿山经过生态修复实现了华丽的蜕变,成为一个有名的旅游胜地。
南京汤山坑国立公园边坡改造坑修复工程以假山瀑布的形式修复了破损山体,成功地将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城市的休闲生活结合起来。
位于上海余山的世茂深坑酒店是建在废石坑中的酒店,这家酒店本来是一座80米深的废弃矿山,设计师沿着悬崖绝壁建设酒店客房,建成后,成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酒店之一。
重庆铜锣山露天矿山废坑最大深度达90多米,坑积水最多达20余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威胁。 铜锣山废弃露天矿山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强调生态优先大体上开发特色景观,移植新生景观设计和旅游产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使矿山废弃地最大化生态、经济价值。
广东大宝山矿经过8年的生态修复,伤痕累累的矿山现在“会合”。
任重道远
进入21世纪,中国矿山管理效果显著。 据统计,从2001年到2018年,全国累计管理恢复土地面积约为100.46万公顷,到2018年,累计管理矿山7298个。
在修复理念中,各地正在从过去简单的复绿转向生态功能修复。 “以前,矿山修复最初提出的方法是恢复绿色,随着恢复绿色事业的深化,进一步提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随着矿山开采面积的扩大和性质的变化,仅停留在生物多样化修复阶段是不够的,必须进入生态功能修复阶段。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高吉喜认为,矿山生态修复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还要考虑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系统的修复,这两个系统一定是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的。
尽管国家大力管理废弃矿山,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专家认为中国矿山的生态修复需要建立更完整的土地开垦系统、法律法规和成熟的管理制度。
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晋峰表示,今后的矿山修复从“山水林天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宏观、系统的角度出发,以污染管理“三公理”即不造成危害、不扩散、充分公示为基础,矿山修复事业整体框架
标题:热点:绿水青山重现 矿区变身景区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gy/2021/0201/3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