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鲁迅小道”不妨多一点

普法:“鲁迅小道”不妨多一点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1-01-04阅读:

本篇文章860字,读完约2分钟

孙建清

金秋10月,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84周年之际,发表了上海第三届鲁迅文化周期间访问“鲁迅小路”的特别活动。 长约1公里的“鲁迅小路”,连接了鲁迅晚年就业生活的许多重要场所,沿途的参观点包括景云里、鲁迅故居等。 “鲁迅小路”于年命名,博得了众多中外参观者的慕名。

普法:“鲁迅小道”不妨多一点

鲁迅晚年在上海的生活,已知十多年了。 从1930年开始,他先后加入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他的许多回忆性散文和大量思想性的杂文、翻译、介绍外国进步文学作品都是在上海创作的。 鲁迅在上海期间,与宋庆龄、陈拥有等名人交往。 鲁迅主办的文学团体与郭沫若、郁达夫主办的文学团体进行过复制交战。 鲁迅扶植和奖励了软石、白莽、萧军、萧红等许多文学青年。 鲁迅在上海的十年间,可以说以笔为武器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因此,上海市发表了“鲁迅小路”的特别活动,集中阅读鲁迅的作品,引导鲁迅故居和纪念馆,举办座谈会和特别展览等,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深入理解和实践鲁迅的精神,非常有意义

普法:“鲁迅小道”不妨多一点

我们知道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担任浙江二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化学教师、绍兴中学堂教师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等职务。 1912年,31岁的鲁迅应邀参加蔡元培,就职于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 1926年8月,鲁迅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抗议三一八惨状,被迫南下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后来鲁迅继续向厦门和广州高中教书。 这样看来,除了出国,至少绍兴、北京、厦门、广州还留下了一些鲁迅的痕迹。 这些地方似乎呈现出“鲁迅小路”的景象。

普法:“鲁迅小道”不妨多一点

在55年的人生中,鲁迅创作的作品,体裁与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有关,流传着1000多万字。 新中国成立后,其多部作品被选为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鲁迅的研究也有无限的潜力,鲁迅的资源必须不断被发掘,广泛传播给社会。 更“鲁迅小路”不仅能充分体现鲁迅生活的城市文化色彩,还能帮助人们进一步认知鲁迅的学术影响和思想影响,更好地进入鲁迅的精神世界。

普法:“鲁迅小道”不妨多一点


标题:普法:“鲁迅小道”不妨多一点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pf/2021/0104/22733.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