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研究生导师既要授学问也要教做人

普法:研究生导师既要授学问也要教做人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1-01-04阅读:

本篇文章1303字,读完约3分钟

于文秀

研究生教育的优质快速发展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很重要。 应该说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迅速发展取决于各方面的协同努力,但导师确实是其重要因素,导师的作用如何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究生导师应该在教师育人工作中履行良好作用的双重内涵,兼顾学业指导和人的诱惑,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和未来国家的支柱。

普法:研究生导师既要授学问也要教做人

领导小组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力量,担负着培养高级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 为了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使学生健康成长,发挥指导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导师的首要职责是“指导”,其具体内涵包括两个层面:另一方面,在学业上给予高水平的指导,使研究生在学习中开阔视野,迅速理解专业和学科快速发展的前沿。 另一方面,兼顾立德树人的使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浓厚的国家感情,成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有理想、追求的高素质人才。

普法:研究生导师既要授学问也要教做人

《礼记》中有云:“师亦教,以事喻诸德”。 应该说研究生的学业很重要,人生观的培养更重要。 因此,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把专业性和思政结合起来。 指导者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业的指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履行责任的好指导者不仅会在学习阶段使学生受益,还可能在今后几年对学生的人生和事业产生长期的影响。

普法:研究生导师既要授学问也要教做人

司马光说:“才者,德资也德者,才帅也。 ”但丁也说:“道德总是可以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智慧永远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 这些名言都准确说明了一个体才与德的关系,在人的成才方面,德育首先不能以过硬的道德品质为基础打基础和基础,人的才能也很难正向发挥作用,即所谓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所以,立德树人永远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任务。 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70余年以来的巨大变化,1949年第一批研究生在校人数为620余人,预计每年突破300万人,培养目标也是从一开始培养高级专家,现在的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级人才。 面对新时代的新使命、新课题,要完成研究生培养的现代任务,必须建设一支过硬的领导队伍。

普法:研究生导师既要授学问也要教做人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是导师工作的关键。 相关调查表明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受领导因素的影响最大。 因此,领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从事教师培养事业。 对于新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大多数领导认真勤奋地应对,兢兢业业地履行责任,完成立德树人的初衷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当然,领导在工作中面临各种压力,在判断审查中需要健全合作的改革措施,领导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中。 近年来,相关部门在职称评定和科研评价方面要求“破五唯”,这些政策有助于减轻高校教师的负担,全力致力于人才培养。

普法:研究生导师既要授学问也要教做人

“十年种树,一百年养人。 ”一个人的身体成长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关心,学校和老师倾注了精力和心血。 研究生导师只有履行教师育人双重作用的内涵,才能培养出具有大视野、大结构、能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学生,“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坚定的学识,爱心

普法:研究生导师既要授学问也要教做人

(作者是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任研究员)

标题:普法:研究生导师既要授学问也要教做人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pf/2021/0104/22871.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