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降低官员“短期风险偏好”

普法:降低官员“短期风险偏好”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1-01-07阅读:

本篇文章638字,读完约2分钟

盘和林

伪造经济数据的危害不亚于贿赂受贿等腐败行为。 另一方面,“吹牛也要交税”,财政收入数据的伪造为辽宁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健康。 另一方面,统计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统计新闻的价值,影响了决策,也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普法:降低官员“短期风险偏好”

加强统计数据的独立性,假人“摘乌纱帽”,依法认真追究责任,改变“唯gdp论”官员的审查机制,对数据假的完善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不管经济数据的权重如何,毕竟是评价官员的客观指标,制造假货总是有利的。

普法:降低官员“短期风险偏好”

行为经济学提供了解决经济数据伪造的独特的“解题方法”。 经济数据的伪造与官员对短期风险的错误认识有很大关系。 例如,赛马中经常存在“日末效应”,人们希望在每天的最后一回合支付最高的赌注。 这是人们的“不合理”短期风险偏好。 有些官员希望在晋升的重要时间节点,例如轮换前等,拿出风险更高的“赌注”,也是这个道理。

普法:降低官员“短期风险偏好”

研究表明,判断间隔时间越长,人们在风险状况下的行为就越变化,可接受的风险程度就越低。 抑制数据伪造的比较有效且经济的方法是延长“经济数据”对官员的评价和追究期限,改变官员“一槌买卖”的错误心理状态,降低对数据伪造的“短期风险偏好”程度,社会一致同意的“合理决定行为”

普法:降低官员“短期风险偏好”

降低官员的“短期风险偏好”,提高工作效率,延长“经济数据”对官员的评价和追究期限,不是从源头管理的好方法。

( 7月13日《中国青年报》2版《延长评价期,改变官员“赌徒”的心情》,作者:盘和林)

标题:普法:降低官员“短期风险偏好”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pf/2021/0107/23803.html

最近更新更多